近年來,老舊小區改造成為城市更新的重點任務之一。3月9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民生主題記者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明確表示,政府將著力推進一批“惠民生、促發展、防風險”的城市更新項目,并特別強調,2000年之前建成的老舊小區將全面納入改造范圍,并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實施改造。這一政策的提出,既反映了老舊小區改造的緊迫性,也彰顯了治理這一復雜問題的必要性。
媒體: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是一場變革,破解歷史難題推動城市更新
據統計,截至2020年,全國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約有22萬個,涉及居民近3900萬戶。早在2020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就曾發布《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在“十四五”期間基本完成這一時期建成的老舊小區改造任務。而此次改造范圍的進一步擴大,則意味著政府對于改善居民生活質量、完善城市基礎設施的決心愈發堅定。
我國自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以來,2000年之前建成的老舊小區以公房和房改房為主,由于建筑標準較低、基礎設施陳舊、管網老化嚴重,居住環境問題日益凸顯。這些小區的市政配套設施相對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不僅影響居民生活質量,也制約了城市整體環境的提升。
此外,隨著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和住房屬性的變化,人們的住房需求早已從“能住”轉向“住得更好”。老舊小區改造不僅關乎民生福祉,也關系到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因此,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建立一套覆蓋房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體系,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