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每年落實各類生態惠民資金超10億元 民眾吃上“生態飯”

  西寧12月23 (記者 李江寧)“近年來,青海全面落實森林生態效益天然林管護退耕還林還草等補償補助政策和生態管護公益性崗位制度,每年落實各類惠民資金10億元以上,真正讓群眾吃上了增收致富的‘生態飯’。”23日,青海省林草局副局長趙海平對外表示。

  當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的“懂青海 愛青海 興青海”林草專場新聞發布會在西寧召開。

圖為新聞發布會現場。青海省林草局供圖

  近年來,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園,成為全國首批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祁連山國家公園設園準備全面完成;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完成階段性目標任務。同時,青海在全國率先完成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擬建各類自然保護地共7類83處,國家公園占該省自然保護地總面積的75%。當前,青海已形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新體系。

  趙海平介紹說,2023年,青海完成全省三北工程區“雙重”項目建設任務546.68萬畝;2024年,已完成建設任務777.03萬畝,國家下達的27個“三北”六期重點項目全部開工建設。當前,重點沙區實現“沙逼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

圖為青海省境內防沙治沙區域。李江寧

  依托“三北”雙重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2022年以來,青海累計完成國土綠化1530.22萬畝,防沙治沙面積403.64萬畝。多種形式完成義務植樹累計折算5100萬株。林草綜合植被蓋度達到60%以上,藍綠空間占比超過70%,實現綠化規模質量“雙提升”,厚植了綠色家底。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青海全省共設立6856名林(草)長,其中省級5名,市級36名,縣級220名,鄉級1367名,村級5228名,單獨設置林(草)長助理249名。同時,建立“林(草)長+警長+檢察長+法院院長”“林(草)長制”+“河湖長制”工作聯動機制,強化行業和部門協作。經考核,對2022年度和2023年林(草)長制工作成效明顯的州縣給予激勵,落實獎勵資金3000萬元。當前,青海林(草)長制已從“全面建立”走向“全面見效”。

  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青海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林生態旅游林下經濟林草種苗中藏材藏茶等特色富民產業,當前,冬蟲夏草已成為青海農牧民群眾增收致富的重點產業。另外,青海全面落實林草濕生態效益補償政策,生態工程吸納農牧民7萬余人,人均增收4900元。

? 版權聲明
評論 搶沙發
加載中~
每日一言
不怕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 I'm afraid their surrender